原创 “稳”有支撑 “新澳门免费资料大全历史记录开奖进”有动力
研读2024中国经济年报,可以看到“稳”是主基调,“进”是大方向。
面对前进中的困难和挑战,各地区各部门锚定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不动摇,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新动能积厚成势,传统动能焕新升级,经济结构在向优、动能在向新。“经济爬坡过坎的过程中,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国家统计局局长康义表示。
中国经济活力澎湃
在中国,一天可以发生什么?
2024年,每天有8万多辆汽车下线、340万台智能手机被生产出来、超过4.7亿件快递在寄送……完整的产业体系、超大规模的市场、完善的基础设施、强大的创新能力,激荡起中国经济的澎湃活力。
市场是最稀缺的资源。我国拥有14亿多人口、4亿多中等收入群体、1.8亿多户经营主体,是全球超大规模且最有增长潜力的市场。随着“两重”建设、“两新”工作等重大举措加快推进,内需潜力不断释放,规模经济优势持续巩固。2024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固定资产投资分别达到48.8万亿元和51.4万亿元。
安全发展的根基筑得更牢固。2024年,我国粮食产量首次站上1.4万亿斤新台阶。能源产供储销体系不断完善,能源安全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我国稳居全球制造业第一大国,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稳步提升。房地产市场出现积极变化,地方政府债务和中小金融机构风险得到有效缓解和管控。
保障和改善民生扎实推进。2024年各地区各部门深入落实惠民举措,更大力度稳就业、促增收。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平均值5.1%,比上年下降0.1个百分点,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5.1%,与经济增长同步。脱贫人口务工规模连续4年稳定在3000万人以上。
改革开放持续深化。制造业外资准入限制措施“清零”,服务业扩大开放稳步推进,“免签朋友圈”持续扩容,“China Travel”全球圈粉。2024年,我国货物进出口总额达到43.85万亿元,同比增长5%,规模再创历史新高。
新质生产力稳步发展
世界首次月球背面采样返回,我国首艘大洋钻探船“梦想”号正式入列,首个商业航天发射场建成并首发成功——中国科技不断拓展新高度。
全球最快高速列车CR450动车组样车正式亮相,新能源汽车产量突破1300万辆,手机产量全年超过16亿部——中国产业发展跑出“加速度”。
科技创新这个“关键变量”,正在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2024年,我国积极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大力推动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新质生产力稳步发展。
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2024年,我国全球创新指数排名升到第11位,是10年来创新力提升最快的经济体之一。我国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强度达到2.68%,比上年提高0.1个百分点。
传统产业焕发新生机。2024年,我国加快推进工业领域技术改造、设备更新,制造业技改投资比上年增长8%,明显快于全部投资增速。作为传统产业优化升级的重点领域,原材料工业、工艺技术装备水平在稳步提升,绿色数字转型在加快。
新兴产业塑造新优势。2024年,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较上年增长8.9%,其中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增加值都实现了两位数增长。以高端装备、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新兴产业发展态势向好,产业体系的新支柱正在逐步形成。
未来产业布局新赛道。量子科技、低空经济等正在加快走向现实,第三代自主超导量子计算机“本源悟空”上线运行,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数字经济赋能千行百业,成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支撑和关键引擎。2024年,规模以上数字产品制造业增加值增速明显快于规模以上工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0.9%,数字消费新模式新场景不断拓展,带动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增长6.5%。5G、千兆光网等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截至2024年11月末,我国5G基站数达到419万个;“东数西算”首条400G全光省际骨干网正式投入商用,搭起了高速算力通道。
积极因素不断增多
有力有效的宏观调控,为中国经济稳中有进提供了坚实保障。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认为,2024年中国经济平稳收官,一揽子增量政策和存量政策效果释放是主要原因,同时也反映出我国经济的韧性和潜力。在基本面支撑和政策面呵护下,2025年中国经济仍有望保持回升向好势头。
“2025年,我国在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助力经济回稳向好的同时,还要更加注重实现高质量发展。”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副校长陈彦斌表示,要增强稳定政策、增长政策和结构政策的取向一致性,统筹好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关系,畅通国民经济循环,构筑更高水平的供需动态均衡。
国家发展改革委经济研究所副所长郭丽岩认为,展望2025年,中国经济仍有多方面有利条件和支撑。一是创新引领力,生产要素正在加快向有利于新质生产力生成的方向汇聚。二是内需主动力,在尽可能稳住外需支撑力的同时,把超大规模市场优势进一步释放出来。三是改革激活力,我国正加快落实各项改革举措,引领新动能发展。四是安全保障力,扎实做好布局“两重”工作,引导有效投资,为未来安全能力提升提供有力支撑。
这些天,各省份两会正在陆续召开,这也是观察中国经济的一个重要窗口。新质生产力、产业升级、扩大内需、深化改革开放等成为高频词,新一年各地高质量发展的“施工图”逐渐明晰。
“稳”有支撑,“进”有动力。我国经济基础稳、优势多、韧性强、潜能大,支撑高质量发展的积极因素不断增多,需求升级、结构升级、动能升级将拓展更多增量空间。(经济日报 记者 熊丽)
就在贵州茅台业绩发布的前一天,即10月19日,公司股价跌幅超5%,创一年来单日最大跌幅,盘中一度跌至1616.25元/股,创2021年12月以来的股价新低。
以制度创新为核心,以可复制可推广为基本要求,全面贯彻落实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疆工作的系列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牢牢把握新疆在国家全局中的战略定位,把依法治疆、团结稳疆、文化润疆、富民兴疆、长期建疆各项工作做深做细做实,努力打造促进中西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示范样板,构建新疆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枢纽,服务“一带一路”核心区建设,助力创建亚欧黄金通道和我国向西开放的桥头堡,为共建中国—中亚命运共同体作出积极贡献。
17。创新物流运输服务模式。推进公铁联运“一次委托、一单到底、一次结算”,探索建立符合沿边地区多式联运发展特点的业务模式和规则标准,加快与国际联运规则衔接和标准互认,推动多式联运规则标准“走出去”。探索赋予运单物权凭证功能,为有关国际规则制定提供实践支撑。探索开展基于铁路运输单证的金融服务。加强中欧班列集结中心建设,积极支持乌鲁木齐国际陆港区开行中欧班列,有效对接西部陆海新通道班列。支持搭建国际多式联运物流信息平台。优化自贸试验区与周边国家主要城市航路航线网络衔接,根据平等互利原则并结合乌鲁木齐机场、喀什机场国际航线网络建设需要,与有关国家和地区扩大包括第五航权在内的航权安排,培育发展国际航空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