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新春走基层)年货清单悄正版马会精选资料大全然生变 “Z世代”有新宠
中新网海口1月14日电 (张茜翼 沈南)买年货,是家家户户过春节的一大“重头戏”。记者走访海口年货市场后发现,随着“Z世代”的成长,年货清单也悄然生变,新年文创、国潮服饰、养生年货等成为年货清单“新宠”。
精致的对襟衬衫、流金溢彩的马面裙……传统春节将至,饱含传统美学的国潮服装迎来消费热潮。“00后”大学生汤南将新潮马面裙放进自己的网购平台“购物车”。她说,将中国传统元素与当下审美潮流相结合的国潮服装更时尚,“以前只在周末或出去玩时才穿马面裙,但现在越来越流行,过年时穿更有仪式感”。
当下,海南商超推出各类活动,海产品、坚果、水果等年货购销火热,年味浓郁。在海口东门市场,街道两旁店铺鳞次栉比,满满当当的海味干货摆在柜面上,或装在透明塑料袋里悬挂于空中,供顾客挑选;各个摊位前都有不少前来选购年货的市民。
“春节快到了,来买年货的人多,生意也越来越好。”一位干货摊主王女士说,与中年消费者不同,年轻顾客对果干、鱿鱼丝等零食类年货情有独钟。
车厘子等水果和干果也是年货中的畅销品。在商超和水果连锁店,新疆阿克苏苹果、车厘子、砂糖橘都是店铺重点囤货对象。
记者采访中发现,“90后”“95后”已成为购买年货的绝对主力,越来越多的“00后”也加入年货采买大军。在既张扬个性与创意,又深入传统与民俗的消费喜好推动下,商家纷纷推陈出新,蛇年年货市场透露出勃勃新意。
从“黄金水饺”到辣条味饺子,从益生菌发酵酱菜到网红零食,商家们各显神通,用创意翻新传统食品,满足年轻人既追求个性又眷恋传统的复杂需求。
记者从网购平台看到,年轻人的年货采购呈现出多元趋势。他们不仅关注传统年货,还会钟情于一些富有新意的商品。比如,带有新年元素的文创礼品销量增速远超其他品类,成为年轻人表达新年情感的新方式。
在社交软件上,“Z世代”积极分享着自己的年货经济观。他们热衷探寻年味新派,传统糕点新口味组合受追捧,定制的新年手账、创意春联等成为畅销品。
海南年轻人还注重“养生充电”,养生壶、滋补食材等养生年货销量攀升。主打“药食同源”的产品被不少消费者纳入了养生购物清单:将玫瑰、阿胶、猴菇等食材融入煎饼之中;饮品店推出红枣黄芪水、桂圆水、薏仁水和陈皮水等,还有的将黄精、枸杞等中式传统养生食材融入奶粉产品。
“戴上按摩眼罩闭目养神一刻钟,晚上睡觉前,用面部美容仪给皮肤放松。”22岁的王佑月是“养生达人”,给自己买了按摩椅、眼部按摩仪等新年礼物。“我倾向于利用零碎的时间进行碎片化养生,还借助各种App定时提醒自己喝水、起身活动,根据AI指导来套减脂操,或者监测运动数据、睡眠质量。”
旅游过年更是成为年轻人的热门选择。不久前,“00后”海南姑娘林亦晨在亲友群里发起“过年,我们一起去旅游”的建议,没想到得到了大家庭中年轻人的集体响应,一家人决定组团出游。林亦晨随后通过多平台比价,为一大家人定了哈尔滨六日游,“一家人出去玩,团圆、旅游两不误”。
飞猪发布的《2025年春节出游风向标》显示,除了探亲、团聚外,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安排了蛇年的第一场旅行,目前相关酒店、机票、线路游等预订量均已大幅超越去年同期。而家庭结伴出行是今年春节期间的主流。
“年轻一代乐于尝鲜,热衷分享,使得年货市场新品类不断涌现,持续拓宽消费边界。”海南省旅游市场开发联盟办公室副主任孙相涛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表示,年货市场“新”意十足,从舌尖美味到诗与远方,新消费场景、新消费模式相互交织,让传统春节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完)
二是要拓宽合作领域。中日经济利益深度融合,产业链供应链密切相连,近年来双方在节能环保、绿色低碳、医疗康养等领域开展了很好的合作,在科技创新、第三方市场合作等方面合作潜力巨大。着眼未来,中日两国都面临数字转型、绿色转型等共同挑战,需要解决人口减少和老龄化带来的共性问题。从大趋势看,中日经贸合作将继续从垂直分工向水平分工加速演变,双方优势互补将激发更大乘数效应。希望日方与时俱进,同中方共同创新、共同发展。
聚焦老旧小区、城中村、高层建筑、商场市场、“九小场所”、学校、医院、养老机构等重点场所,深入细致检查消防安全措施和要求落实情况;
中国经济的底气来自于多个方面。一是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体制优势,既发挥市场经济的长处,又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为中国经济长期稳定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二是有超大规模市场,中国人口达14亿,中等收入群体超过4亿人,未来十几年将达到8亿人,消费需求广阔且增长潜力巨大。三是有配套完整的产业体系,中国是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2022年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球比重约30%,产业体系配套完整的供给优势对中国经济保持强劲内生动力发挥重要作用。四是有大量高素质劳动力。中国的“人口红利”正在向“人才红利”提升,人才资源总量、研发人员总数均居全球首位,高技能人才超过6000万,每年1000多万大学生走入社会,这些都是中国发展的独特优势。五是绿色转型卓有成效,中国过去10年以年均3%的能源消耗增速支持了6.6%的经济增长,是全球能耗强度降低最快的国家之一,“绿色经济”已不是赔钱经济,而已成为新的增长源。六是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高新技术企业数增加至约40万家,独角兽企业数量居世界第二,2023年全年发明专利授权量92.1万件。综合上述因素,我们对中国经济充满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