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上海港成全球航运“超级链澳门正版资料免费大全精准接”
中新网上海12月29日电 (谢梦圆)2024年进入收官之际,上海用一则刷新世界纪录的重磅消息点燃中国航运业的热情,成为今年上海港链接全球枢纽功能进一步提升的有力注脚。
上海港洋山四期22日迎来历史性的一刻。随着一只身披红布的集装箱被抓起并搬运上远洋班轮,上海港成为全球首个年集装箱吞吐量破5000万标准箱的港口,创下世界港口集装箱运输史上最高纪录。若将这些标准箱依次层层叠放,其高度相当于14600余座珠穆朗玛峰。
希腊航运金融协会主席乔治(George Xiradakis)感慨道,这不仅是上海港的突破,也是中国乃至世界航运业的巨大荣誉。
上海国际航运研究中心航运服务研究室主任李志平接受中新网专访时表示,作为集装箱港口,上海港通过两个指标自证其链接全球的枢纽功能增强,“一个是集装箱吞吐量,另一个是港口连通度”。
该连通度包括直航航线数量、每周班轮停靠频率、航线挂靠数量等6项指标。目前,上海港拥有近350条国际航线,覆盖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700多个港口,港口连通度连续13年居全球首位。与全球班轮公司加深合作、优化航线布局、提高中转效率……今年,上海港国际中转业务同比增长超两成,有望全年超700万标准箱。
“高效对于港口获得世界领先水平至关重要,这是我们在全球供应链中考虑的重要因素。”乔治说。
此外,在李志平看来,强化港口韧性建设可提升航运“确定性”,为强化国际航运业对上海港的信赖再加码。今年,上海港集疏运结构不断优化,已同包括长三角16个港口在内的22个长江沿线省市港口深度合作,加强了腹地辐射能力。
如今,中国内陆的集装箱正通过水运、铁路、公路运往上海港,以此为中转发往全球。今年前11月,上海港水水中转完成2898.4万标箱,同比增长12.5%。同期,上海港的内贸集装箱达到630万标箱,同比增长18%。
“今年,上海港水水中转比例预计达60%,创历史新高。目前,10余条海铁联运稳定开行,今年运量预计突破90万标准箱,同比增长约40%。”上港集团生产业务部副总经理杨焱滨说。
李志平认为,无人化码头也属于韧性建设重要一环。继上海洋山四期自动化码头开港,上海港自动化码头技术已在国内外14个码头中得以复刻应用。今年与上海港实现海运航次双向贯通的秘鲁钱凯港正是其中之一。
今年12月,该航次开辟了中拉合作的新通道,成为上海港链接全球港口的生动案例。上港集团哪吒科技党总支书记、总经理黄桁表示,大量在洋山四期项目中积累的经验被运用到钱凯港,相信钱凯港一期项目的能级会超过原定远期150万标准箱的目标。
“横向分享”绝非上海港在智慧化道路上探索的终点。今年8月,上海港罗泾集装箱港区一期工程开港,向自动化码头领域再探索。作为全国首个系统化旧码头集装箱改造项目,该港区不仅为中国新增一座搭载“中国芯”的绿色智能化码头,更意味着为传统码头转型升级提供可复制借鉴的模版。
为打造辐射全球的航运枢纽,上海港今年在高端航运服务领域也实现多项突破。
2024年,全国首例涉外海事临时仲裁案件在沪开庭并作出裁决,实现中国商事海事仲裁制度性突破;今年上海港完成中国首单国际航行集装箱船绿色甲醇燃料“船-船”同步加注作业;由上海航运交易所参与挂牌的中国首个航运期货品种——集运指数(欧线)期货截至2024年11月11日,所有合约累计成交4387.23万手,据国际期货业协会(FIA)统计,预计2024年该期货稳居全球成交量第一的位置……
这一切的起点,也许就是李志平所说的动工于20世纪90年代末的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工程。通过该工程,上海港满足了成为干线港口的首个条件,从此港区逐渐扩展,捷报频传。
今年,长江口南槽航道二期工程正将南槽一期航道的水深从6米加深到8米,支持更多船舶从辅助性的南槽航道通行,继续提升长江口航道韧性和通过能力,预计书写更多传奇。(完)
中国银河证券表示,1月底时我们认为2024年有望在国内外多方面利好下迎来信心的重拾、吸引资金流入,2024年A股将迎来震荡向上的修复行情。龙年首个交易日开始,在假期资产表现+亮眼的消费与信贷数据共振下,A股大幅上涨。3月初将召开两会,考虑到通常A股在两会前市场多数呈现积极的表现,重点领域会获得较高的超额收益如新兴领域或政策。政策端是重点聚焦的关键点之一,如科技主线及新质生产力概念。3月底开始进入年报及一季报披露期,行业景气度预期将是影响板块间相对表现的关键。3月配置的投资策略应当聚焦受益于有业绩预期+有两会政策利好预期板块里的低估值价值股+成长型价值股。3月我们建议战略性布局科技、上游原材料、电力等板块里的价值股。
四、问:人员往来对中日经济合作而言不可或缺。中国颁布《反间谍法》后,一些日本商务人士在中国被拘押,引发日本国内担忧,您对此怎么看?
吴江浩:中日邦交正常化半个世纪以来,两国经贸合作从量到质都有了飞跃发展,双边贸易额连续多年超过3000亿美元,日企累计对华投资超过1300亿美元,展现出强劲韧性和巨大潜力。同时也要看到,中日经贸额和投资增速去年双双下滑,需要高度重视,及早加以扭转。对于今后中日经济领域对话合作,我想提三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