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新春走基层)草原铁路干线上的风雪管家婆2024精准资料大全守路人
中新网锡林郭勒1月26日电 题:草原铁路干线上的风雪守路人
作者 奥蓝 郭晓娟
寒冬腊月,朔风凛冽,蜿蜒的铁路线如巨龙穿梭在苍茫辽阔的草原上。随着2025年春运开启,锡林浩特动态检测车间的工作人员迎来一年中最为忙碌的时段。他们弯着腰、埋着头,迎风冒雪在铁路线上巡查。
锡林浩特动态检测车间(以下简称,车间)地处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锡林浩特市,隶属集宁车辆段,负责集通线、锡二线等7条线路上的动态检测设备及站场试风、电动脱轨器的设备运维工作。车间共有104处探测站、131套设备,现有工作人员76人,平均年龄约35岁。
“这些设备数量多、分布广,站点之间相隔甚远。”车间一工区工长尹志伟告诉记者,他们常年工作在草原深处的铁路干线上。这里没有检修便道,维修人员经常在风雪中徒步许久,穿过没膝的雪地后才能到达作业现场。赶路之后,他们的衣服外面冻成硬壳,衣服里全被汗水塌湿,面罩上的哈气结冰后只能露出挂霜的双眼。“为精细检修,我们有时还得在冰天雪地中摘下手套、面罩作业,瞬间手脸就被冻得通红。条件艰苦、环境恶劣,对每个人都是体能的极限挑战。”
锡林浩特下行TFDS探测站,是锡林郭勒盟6趟旅客列车以及运煤专列的必经之地,每逢冬季供暖用电高峰季,平均每隔20多分钟便有一趟列车呼啸而过。每个月,车间维修人员都要驱车30余公里来巡检,检查TFDS设备运行状态以及沉侧箱、车号天线、卡具、轨边监控设备等。
春运期间的这次巡检,是一工区工长尹志伟带领两名组员完成的。由于春运期间铁路客流量大幅增长,列车运行密度增大,设备的使用频率也更高。大家打起精神,不敢有一丝大意。
每次维护作业都要在“天窗点”内抓紧完成。为确保维修人员安全工作,铁路系统会安排特定时间段用于维修和施工作业,期间不安排列车运行,这个时间段被称为“天窗点”。这次维护作业的“天窗点”为60分钟。
随着调度命令的下达,尹志伟带领组员迅速进入作业现场。3人如拧紧的发条般,迅速按照TFDS设备作业流程分工协作。尹志伟一边精准指挥,一边麻利地检查设备运行情况;维修工李渊弯着腰检查铁轨上的摄像头;防护员李志刚伫立在铁轨旁,观察周边环境,保证人员安全。
“现在的TFDS列车动态检查设备依托高速摄像技术,能实时对运行中的列车拍照。通过图片就能及时发现列车的安全隐患,为维修人员争取宝贵时间。”李渊介绍说,以前没有这套设备时,全靠人工检查,耗时又费力。
“冬日户外工作,其实最难的是天气带来的巨大挑战。”尹志伟从业11年,他告诉记者,团队曾在-40℃的持续降雪天气中开展维修工作,难度“超乎想象”。“风餐露宿早已成为我们草原铁路人的工作常态。许多人的手脚和耳朵上都留下了或深或浅的冻伤痕迹。”
“春节期间,我们已经提前做好值班工作,选调业务比较精干的年轻人参与值班。”车间副主任张杰表示,一旦接到临时抢修任务会迅速出动,在最短的时间赶赴现场,及时修复设备故障。“为货物列车和客运列车的平安运行提供优质的探测保障。”(完)
另外,近些年受经济下行、大规模减税降费、楼市土地市场低迷等影响,地方财政收入受到一定冲击,而刚性支出有增无减。在财政收支矛盾不断加大的背景下,地方政府也有更大的动力加强征管,查漏补缺,依法依规征收该征收的税费。当然,税务部门也要同时落实落细减税降费政策,坚守不收“过头税费”红线。
6月14日上午,水利部组织开展抗旱专题会商,分析研判华北黄淮等北方地区旱情形势,要求即日起,受旱地区上游黄河、海河、淮河流域的控制性水库全部进入抗旱调度模式,加大下泄流量,保障抗旱用水需求,确保城乡居民饮水安全,以及规模化养殖和大牲畜用水安全,全力保障灌区农作物时令灌溉用水。6月14日15时,水利部将针对河南、河北的干旱防御应急响应提升至三级,目前维持针对山西、江苏、安徽、山东、陕西、甘肃6省的干旱防御四级应急响应,并派出两个工作组正在一线指导抗旱工作。
据四川省政府官网介绍,四川是国家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的八个区域之一,拥有中国(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成都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天府新区、绵阳科技城、攀西战略性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等多个重大区域创新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