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厦门大学探索促进科技成果246天天彩正版资料全转化新路径
中新网厦门1月27日电 (杨伏山 张金龙)机制创新是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核心要素之一。厦门大学通过市校共建嘉庚高新技术研究院这一新机构,致力探索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新路径。
厦门大学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中心常务副主任沈小平27日介绍,该校培养了一支专业的技术经理人队伍,建立依托嘉庚高新技术研究院为主体的“一门式”技术转化服务机构及服务体系,管理办法以“放、管、服”为原则,为科技成果转化提供“一张表、一门式”的全流程管家式服务。
长期以来,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存在“不能转、不好转、不想转、不敢转、不会转”等问题,其中解决“不敢转”“不会转”问题,成为破解当前科技成果转化难的关键问题。对此,厦门大学在创新转化机制、简化服务流程、提高专业能力等方面进行多项创新。
2022年3月,厦门大学、厦门市科学技术局、厦门市集美区政府三方携手共建成立嘉庚高新技术研究院,创新在科研成果转化过程中规范、明确技术经理人岗位职责,对转化项目开展全生命周期服务。
沈小平说,从成果的界定、评估,到制定具体的转化方案、选择转化路径——转让、许可、作价投资等,这不是科研人员擅长的,尤其是会浪费科研人员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嘉庚高新技术研究院通过建立“基本薪酬+服务绩效”的技转人才激励机制,完善职务评聘办法和评价体系,积极协助科研人员。目前,该院在职技术经理人21人,均经过了“国家技术转移人才培养基地”初级、中级、高级技术经理人专业培训。
知名品牌学者、资深媒体人杨晓东博士认为,科技成果转化是推动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的关键环节。科技创新是科技成果转化的核心驱动力。品牌则是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载体。在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要注重品牌建设,通过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树立品牌形象,提升品牌价值。“厦门大学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中心在这个方面走在了全国的前列,推动科研成果高质量转化是我们共同努力的方向。”
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嘉庚高新院在人才引进和培育方面建立各类校企研发平台24个,转移转化各类知识产权共74项,推动成立产学研融合科技成果创新企业70家,其中入驻创新转化人才团队企业26家,累计实现产值2.6亿余元,已初步成为厦门大学与其他本地院校、院所、企业创新合作纽带和桥头堡。
2021年11月,厦门大学发布《厦门大学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组织实施管理办法(试行)》,内容涵盖科技成果申请预评估分类及赋权管理细则、转化价值审核细则、转化合同管理细则、作价投资细则等,从制度上解放科研人员思想。随着管理办法的出台,2021至2023年,学校科技成果转化整体情况实现飞跃,转让、许可、作价投资类项目数量从38项增长到72项,合同金额从5260万元增长到22372万元。(完)
14。扩大人民币跨境使用。依托双边政府间合作平台和联动机制,推动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在大宗商品贸易、境外承包工程、边民互市等领域开展人民币跨境结算。拓展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商业银行间合作,鼓励开展双边本币直接交易和现钞跨境调运。服务合作中心建设,在依法合规、风险可控的前提下,探索开展自贸试验区内金融机构向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转让贸易融资资产等金融业务创新。
不同城市对个贷率的预警标准并不相同,但多以85%或90%为阈值。以湖南长沙为例,今年4月,长沙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发布“商转公”新政,但就在尝试免除居民自筹垫款环节不到两个月,截至6月30日,长沙住房公积金中心个贷率达到了85.99%。当地媒体报道显示,今年7月,长沙对“商转公”业务进行了限流。
5。提升对外投资合作水平。构建对外投资政策促进、服务保障和风险防控体系,建设企业“走出去”窗口和综合服务平台。鼓励支持自贸试验区内企业通过合资、合作、并购、参股等多种方式,对中亚等周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在能源资源、新材料、特色医药、农产品种植等领域开展对外投资,与国内产业衔接、产能互补、协同发展。完善对外投资管理,提升非金融类境外投资的便利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