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青海中(藏)医药传承创新:建设“旗舰”医院 推进国际2o24奥门正版精准资料交流
中新网西宁1月13日电 (张添福 何君)青海省卫生健康委党组成员、副主任端智13日表示,该省中(藏)医药重大项目实施稳步有序、各项综合改革持续深化、服务能力有效增强、科研水平不断提升、人才队伍建设持续加强、文化弘扬工程有效实施、交流合作深化共赢发展。
当日,2025年青海省中(藏)医药工作会议在西宁举行。
中(藏)医药重大项目实施稳步有序。端智介绍,青海国家中医区域医疗中心、中西医协同“旗舰”医院、中医特色重点医院等重大项目稳步实施,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青海医院过渡病区运行良好,顺利完成中西医协同“旗舰”医院建设项目国家中期现场评估。
中(藏)医药各项综合改革持续深化。青海省医保局联合青海省卫健委印发《关于开展中藏(蒙)医日间病房医保结算工作的通知》,进一步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省医保局、省药监局、省卫生健康委联合发文,将426个中藏(蒙)医医疗机构制剂纳入基本医保支付范围,并于今年1月1日起实施,更好地满足群众用药需求。
中(藏)医药服务能力有效增强。端智说,青海基层中(藏)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有力推进,全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藏)医药诊疗人次占比达到30.19%,中(藏)医药服务能力稳步提升,有效带动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整体业务的发展。
中(藏)医药科研水平不断提升。青海积极参与高原医学研究中心建设,共同构建“1+5+N”科研合作体系。省中医院与普正药业正式启动药物临床试验合作,首次立项中华中医药学会科研项目。藏医药标准化工作取得阶段成果,制定藏药“佐太”及其原辅料质量标准32项,联合西藏制定的《藏医疾病分类与代码》国家标准终稿在青审定,3036种病名被纳入。
中(藏)医药人才队伍建设持续加强。据悉,青海持续开展第七批全国和第三批省级老中(藏)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举办全省中医药监督知识与能力培训班、中医推拿传承创新培训班、中(藏)医药科研和制剂研发培训班、基层中(藏)医馆骨干人才培训班等共计培训740余人。
中(藏)医药文化弘扬工程有效实施。西宁、海东、海南、海北、黄南等地中(藏)医医院积极开展中(藏)医药“文化奇妙夜”“文化夜市”以及研学、采药识药等活动,充分展示出中(藏)医药特色优势。
中(藏)医药交流合作深化共赢发展。青海举办青赣中医药合作发展会议,挂牌热敏灸联盟医院3家,组织藏医专家两次赴江西开展“藏医药走出去”义诊交流活动;加强中(藏)医药国际交流,省中医院牵头组织中(藏)医医院管理人员14人赴新加坡开展现代医院管理培训,省藏医药学会牵头组织考察团赴蒙古国、日本开展学术考察,选派藏医专家2人赴蒙古国开展讲学、坐诊,进一步促进传统医学交流合作发展。(完)
香港邮政表示,2024年为金庸的百年诞辰。继2018年发行“金庸小说人物”特别邮票后,香港邮政于今年金庸百年诞辰之际,再度以“金庸小说人物II——侠之大者”为题发行一套六枚邮票、三张邮票小型张及相关集邮品。(总台记者 金东 周伟琪)
第七项 北京大学姜长涛、乔杰、雷晓光团队与首都医科大学王广团队合作的“肠道菌源宿主同工酶是调控代谢性疾病的新靶点”研究项目。
中国经济的底气来自于多个方面。一是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体制优势,既发挥市场经济的长处,又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为中国经济长期稳定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二是有超大规模市场,中国人口达14亿,中等收入群体超过4亿人,未来十几年将达到8亿人,消费需求广阔且增长潜力巨大。三是有配套完整的产业体系,中国是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2022年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球比重约30%,产业体系配套完整的供给优势对中国经济保持强劲内生动力发挥重要作用。四是有大量高素质劳动力。中国的“人口红利”正在向“人才红利”提升,人才资源总量、研发人员总数均居全球首位,高技能人才超过6000万,每年1000多万大学生走入社会,这些都是中国发展的独特优势。五是绿色转型卓有成效,中国过去10年以年均3%的能源消耗增速支持了6.6%的经济增长,是全球能耗强度降低最快的国家之一,“绿色经济”已不是赔钱经济,而已成为新的增长源。六是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高新技术企业数增加至约40万家,独角兽企业数量居世界第二,2023年全年发明专利授权量92.1万件。综合上述因素,我们对中国经济充满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