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湖南东安吉他热销海内外 智能化生产强链查看特马
中新网永州1月24日电 (秦浩 唐游光)虽临近春节,但在湖南永州市东安经济开发区,各吉他企业铆足干劲赶订单、拓销路,力争实现新年一季度开门红。
东安楚门乐器制造有限公司2023年落户东安经开区,主要生产高端民谣吉他。经过两年发展,楚门乐器已成东安县吉他产业园领军企业,企业订单量逐年攀升,两条全自动智能化生产线满负荷运行,月产能达到5000把高端民谣吉他,产品70%主要销往国内市场,其它销往澳大利亚、新加坡等国外市场。
在东安楚门乐器生产车间内,质检员林炳珠认真细致地对吉他进行最后质检,确保每一把吉他质量合格。“有了智能化生产,相比过去人工加工来说,现在产品合格率更高,质检工作更轻松。”东安楚门乐器品质总检林炳珠说,几天后,这批吉他就将运上新开通的永新高速,再出口到俄罗斯。
该公司副总经理康卫平表示,以前运吉他上高速要40分钟,现在永新高速通车后,从东安吉他产业园上高速,仅需5分钟,不仅缩短了运输时间,物流成本也进一步降低,“预计今年节约成本约10万元。”
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核心动力。这两年,东安吉他产业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通过标准化、智能化生产,带来生产效率翻倍、产品质量跃升,实现全流程全工序的标准化控制,保证每一把吉他品质优秀。
“入驻园区这几年,看着东安吉他产业集群化快速发展,市场前景大,市场需求量也加大。同时,良好的营商环境,让企业进得来、留得住,更加坚定了我们在东安发展的决心。”康卫平说,得益于严格把控品质,东安吉他多项关键性能指标达到业界领先水平,产品得到国内外消费者认可、好评。
康卫平介绍,今年订单来势非常喜人,“一季度已接到超一万五千把吉他订单。”
近年来,东安大力推动吉他特色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升级,持续加大延链补链强链力度,进一步释放产能潜力,增强产业发展内生动力。东安吉他实现规模从小到大、品牌从无到有、链条从短到长的转变,建成湖南省唯一吉他特色产业园。
“2024年,园区共有吉他产业链企业26家,年产值30亿元以上,逐步形成全国中高端吉他制造第三大聚集地,每年有30多万把东安制造吉他漂洋过海,销往10余个国家和地区。”东安经济开发区党群工作局局长蔡春晖说。
康卫平表示,楚门乐器将继续推动新产品研发,更好满足市场需求,力争实现销售额增长20%以上年度目标,实现6000万元以上产销目标。(完)
对抗旱工作作出安排部署。印发《关于做好当前抗旱工作的紧急通知》《关于切实做好抗旱播种保苗工作的紧急通知》等文件,就抗旱播种、田间管理、旱情监测、水源调度等提出要求。严格落实以气象预报为先导的应急响应联动机制,组织相关部门滚动开展旱情会商,分析研判旱情发展趋势。及时启动省级抗旱应急四级响应,14个省辖市先后启动本地区抗旱应急响应机制,全省进入抗旱应急状态。
最近两起企业补税事件引起市场关注。一是湖北枝江酒业股份有限公司被要求补税8500万元,因这笔税款被追溯至1994年,使得税务“倒查30年”成为舆论焦点。二是宁波博汇化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3月份收到当地税务要求补税5亿元的通知,最近企业宣布停产。上述两起事件,引起了一些企业人士的担忧。这些担忧包括是否存在全国性查税,不少企业担忧如果倒查多年需要补税,这对于经营困难的当下无疑是“雪上加霜”。跟多位省级、市级税务人士交流得知,目前并没有全国性查税部署。一些地方根据当地税收大数据风险提示等对个别企业查税,是日常工作,也是税务部门正常履职。毕竟税务部门主要负责税收、社会保险费和有关非税收入的征收管理,发现偷逃税、少缴税行为,理应依法制止,否则就是渎职。(第一财经)
6月14日上午,水利部组织开展抗旱专题会商,分析研判华北黄淮等北方地区旱情形势,要求即日起,受旱地区上游黄河、海河、淮河流域的控制性水库全部进入抗旱调度模式,加大下泄流量,保障抗旱用水需求,确保城乡居民饮水安全,以及规模化养殖和大牲畜用水安全,全力保障灌区农作物时令灌溉用水。6月14日15时,水利部将针对河南、河北的干旱防御应急响应提升至三级,目前维持针对山西、江苏、安徽、山东、陕西、甘肃6省的干旱防御四级应急响应,并派出两个工作组正在一线指导抗旱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