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中国文化产清华大学网址业新年论坛发布2025年度文化产业十大发展趋势
中新网北京1月12日电 (记者 应妮)1月11日至12日,以“新高峰:中华文化与强国建设”为主题第二十二届中国文化产业新年论坛在北京大学举行。现场发布了中华美学基因库1.0版洛神赋智能创作器,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院长向勇对外发布的“2025北大报告”对2025年度文化产业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
世界旅游联盟主席、文化和旅游部原副部长张旭指出,近年以来国家出台一系列的政策文件,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推动文化产业和文化市场健康发展,其中文化旅游的融合发展成果显著。非遗+旅游、博物馆+旅游、演艺+旅游等新旅游业态创新发展,对于拉动内需、促进就业、活跃市场、提振信心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作为由中国发起成立的综合性,非政府,非盈利国际旅游组织,世界旅游联盟致力于在非政府层面推动旅游业的互联互通和共享共治,推介有中国特色的文旅融合发展之旅和旅游共赋的经验。
文化和旅游部产业发展司司长缪沐阳表示,2025年,文旅部将推出一揽子文化和旅游消费繁荣的政策,跟踪研判社会消费心理的变化,顺应人民群众消费升级和个性化需求的增长;将开展形式多样的消费促进活动,优化消费环境,提升消费体验,创新消费场景,有效带动二次消费、衍生消费,持续激发消费潜力;将大力推动“文旅+百业”,持续推动文化旅游与国民经济相关产业多维多向融合,推动“百业+文旅”,让百业为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注入资金流、技术流、信息流、人才流,形成深度融合双向奔赴的良好局面;将持续推动传统文化业态数字化转型,推广数字技术、人工智能、大空间虚拟现实在文旅领域的应用;将发挥重点项目的牵引作用,扶持一批规模体量大,科技含量高,辐射带动性强的文旅项目。
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最新的研究成果——中华美学基因库1.0版洛神赋智能创作器在论坛现场发布,该成果是结合人工智能、大语言模型从美学范畴、风格、载体、年代、地域等角度进行分析、提取、编码和生成。据透露,研究工作分成三个阶段,即智能创作器、审美语料库和东方生活美学的赋能平台。
“2025北大报告”通过文献检索、大数据分析、专家访谈和问卷调查等研究方法,并征集全国文化产业知名专家学者的相关意见,最终凝练成为年度学术主题。该报告2025年度文化产业十大发展趋势如下:
数字技术催化文化消费分级与场景重构——数字孪生、多语言互动、全息影音等新型数字体验正不断打破时空界限,创造出新的文化消费场景,推动数字文化资源的规模化转化、共享化使用与集成化应用,为文化产业开辟了广阔的数字蓝海。
文化IP深度开发推动跨界共融成为潮流——随着消费者需求的日益多元化和个性化,以消费者需求为导向的跨界共融模式,提高了文化IP的市场竞争力,也带来了更多的IP新业态和新模式。
“低空经济+文旅”打造文化消费新增长点——无人机、轻型飞行器等设备通过搭载高清摄影设备,为文化遗址、历史古迹等提供全方位的空中记录,帮助游客从不同角度欣赏文化资源。大数据、云计算等数字技术的应用,使得文化遗产保护、数字文创等领域得到了更加精准和高效的管理。
数字平台驱动文化产品个性化定制与服务消费——数字平台构建了一个涵盖内容订阅、线上体验及线下延伸的全流程服务生态,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文化消费闭环,有力推动了文化形态从“物质”向“体验”的转变。
文化产业与乡村振兴走向全面深度融合——各地乡村将因地制宜地打造文旅消费新业态,在加强历史文化传承的同时,让乡村保持其原有的本真风貌。通过创意手段激活乡村文化,实现其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数字治理体系完善助推文化产业有序高效发展——政府在制定文化产业政策时,能够基于大数据分析结果精准发力,解决区域文化利用不足或资源分布不均的问题;企业也可以通过分析文化消费趋势,精准开发符合市场需求的文化产品,从而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和产业的精准化发展。
数实融合提升文化遗产展示水平与保护利用成效——通过数字技术对文化遗产进行三维建模、数字存档和虚拟修复,可以实现对文化遗产的精准保护和科学管理。
“引培用”人才机制促进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预计2025年,政府在文化产业人才方面的政策支持将进一步加大,包括出台更多针对高端人才的激励措施、完善本土人才培养体系等,为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
国际文化合作与全球艺术传播彰显大国风范——中国将与国际知名文化机构、旅游企业、艺术节展等进行更深层次的合作,推动中国文化产业与全球各类产业的融合创新,实现多方共赢。
文化消费提档升级带动创意产业品质优化——2025年,文化消费将更加多元化、个性化,越来越多创意产业企业注重将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设计理念相结合,打造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文化品牌。
论坛由北京大学主办,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承办,广邀政产学研各界专家学者,共同探讨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机制,面向“十五五”擘画文化产业发展蓝图。(完)
8。推进内外贸一体化发展。在自贸试验区内开展内外贸一体化先行先试,聚焦棉纺、番茄、硅基等优势产业,用足用好现有支持政策,支持企业一体化经营、一体化市场开拓、一体化品牌培育。加快构建特色产品全产业链标准体系,推动棉纺、番茄、硅基产品标准与国际标准协调对接,提升内外标准一致化水平。统筹推进棉花认证体系建设工作,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棉花认证品牌。发挥重点贸易促进平台作用,借助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等大型综合展会开展组展招商工作,安排一定面积展销特色产品,对参展企业给予展位费减免。加强非商业性境外展会公共服务,支持企业参加特色产品国际展会。加强与行业商协会合作,开展特色产品进商超、进电商平台、进批发市场活动。组织电商平台、线下零售企业举办特色产品主题消费活动,推动电商平台等设置特色产品专区。
人工智能是人类发展新领域,全球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所带来的巨大机遇,以及难以预知的各种风险和复杂挑战,大家都看到了,这是一个攸关全人类命运、世界各国面临的共同课题。但人工智能全球治理严重滞后于技术的发展速度,世界亟待在这个问题上达成基础性共识,以便为快速发展的人工智能技术装上全球统一标准的方向盘和刹车,让它更好地服务于全人类的福祉,而不是成为一些大国的新型霸权工具,甚至给大规模新型犯罪创造方便。为此,世界需要更多更充分的探讨,英国办这个全球人工智能安全峰会,无论主观上有何盘算,但客观上为这样的探讨提供了一次机会。
国家统计局副局长盛来运10月18日在发布会上指出,我国物价变化跟国际走势不一样。近期,世界大宗商品价格大幅上行,全球通胀保持高位,美国虽然实行了大力度加息,但是美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9月份同比上涨3.7%,欧洲CPI同比上涨4%以上,所以高通胀成为影响经济恢复和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而我国流动性总体充足合理,价格走势跟国际走势是鲜明的对照。从宏观调控角度来讲,在全球层面还是一个亮点。当然,也不是说价格越低越好,随着总需求回暖、经济恢复,价格也会温和上涨。(中新经纬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