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长三角铁路2024年发送旅客8.9亿人看澳门最快开奖次 创历史新高
记者从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铁集团)获悉,2024年,上铁集团年发送旅客8.9亿人次,较2023年年旅客发送量(8.08亿人次)增长超一成,创年旅客发送量历史新高。
织密区域路网
画好一体化发展“同心圆”
2024年,“轨道上的长三角”建设加快推进,池黄、杭温、宣绩、沪苏湖等四条高铁相继开通运营。四通八达的高铁网促进沪苏浙皖深度互联互通,长三角城市间时空距离越来越“近”,管内各地间基本实现3小时内通达。
随着沪苏湖高铁的开通,长三角铁路目前已拥有29条高铁,动车组开行范围覆盖除浙江舟山以外的所有地级城市,成为全国高铁网络最发达完善的区域之一;铁路营业里程超1.5万公里,其中高铁里程超7700公里。集高速铁路、普速铁路、城际铁路、市域铁路于一体的高品质快速轨道交通网络越“织”越密,路网通达性和便利度大幅提升,绘就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同心圆”,托举长三角地区庞大的人员流动和国民经济平稳运行。
动态优化运力
满足旅客“随时走”出行需求
2024年,长三角铁路先后4次优化调整列车运行图,累计实施运能调整计划1859个,平均每周调整运力35.8次,全年累计调整(上铁集团)担当旅客列车11.55万趟。对高铁线路实行动车组列车市场化运营方案,在“日常+周末”开车模式基础上,实施高铁“一日一图”编制,安排日常、周末、高峰图3套运行方案,紧盯客流,按需开车。
列车开行紧贴客流规律,开展上海、南京、杭州、合肥等长三角城市群中心、副中心城市客流通勤数据分析,掌握客流变化特点,增加日常早高峰、周末晚高峰开车密度,上述城市间形成“1至2小时交通圈”,助力双城生活,增强“同城效应”。
上海虹桥站是中国最繁忙的高铁车站之一,2024年该站单日最多有737趟动车组列车停靠办理客运业务,运营高峰期平均不到1分钟就有一趟动车组列车到发。截至2024年12月31日,上海虹桥站启用14年来,单日最高发送旅客41.28万人次。
2025年1月5日运行图调整后,
上海和南京之间,每天往返的列车达649趟(其中动车组列车566趟),运营时间内平均不到2分钟就有一班列车到发;
紧邻上海的江苏苏州,现在每天8点前开往上海方向的早通勤高铁列车就有20趟,几乎趟趟爆满。
长三角铁路满足旅客多元出行需求,优化普速运能投放。以阜阳、亳州等城市为例,在阜阳及周边地区进入高铁时代后,仍安排111趟普速列车开行,前往沪宁杭、东北、京津冀、广深、云贵等多个方向,通达北京、上海、广州、哈尔滨、西安、昆明、杭州等多座城市。
(总台记者 李筱)
中缅“胞波”情谊深厚,亲望亲好,邻望邻好,中国最希望缅甸尽快实现稳定,与缅甸一道合作共谋发展的态度永远不会变。这既体现在国家层面,同时也是中国社会的真诚态度,因为“共同安全”在中国社会内部有广泛而坚定的共识。但我们实现它的方式决不是以强力去干涉他国内政,甚至按照自己的一厢情愿去改造别国,这样的事情中国过去和现在没有做过,将来同样不会这么做。我们的选择是以老百姓的福祉为出发点,在相互尊重的前提下,用合作共赢的方式尽可能消除民生痛点,打击缅北诈骗就是这样的一个典型例子。
生态环境部日前发布《自然保护地生态环境调查与观测技术规范》(下称《技术规范》),自11月1日起施行。本标准规定了自然保护地生态环境调查与观测的指标、技术要求和方法。《技术规范》从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环境质量、自然条件与灾害和人为活动等5个方面,综合“天空地”各种观测技术手段的特点和优势,形成了全方位、立体化的调查与观测技术体系。
3。坚持生态优先和低碳发展。推动重大生态环保改革举措优先在自贸试验区试点,指导支持自贸试验区开展生态文明示范创建。鼓励自贸试验区内企业开展自愿碳减排,推动符合条件的企业参与碳排放权交易。实施企业环境信息依法披露制度,探索完善环保信用评价与修复机制,推进环保信用评价制度建设。深入探索减污降碳协同增效路径,支持建设绿色低碳生态园区。拓展“三线一单”(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生态环境准入清单)应用场景,加强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成果对生态、大气、固废等环境管理的支撑,促进产业发展绿色转型。持续提升重点领域和行业环评管理效能,发挥环评制度源头预防效力。在大气环境容量偏低的区域,涉气重点行业落实好产能等量置换要求,着力构建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小的绿色产业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