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让“天津礼物”“引客入津”:今晚精准一肖一码天津两会聚焦打造高辨识度津派文旅品牌
中新网天津1月15日电 题:让“天津礼物”“引客入津”:天津两会聚焦打造高辨识度津派文旅品牌
中新网记者 周亚强 孙玲玲
随着政协天津市第十五届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启幕,津城正式步入“两会时间”。来自各界的市人大代表与政协委员们齐聚一堂,就如何深度梳理、挖掘、利用并转化近代历史文化资源,提升城市文旅品牌辨识度,全力打造独具特色的津派文旅品牌展开讨论。
桥边音乐会:奏响天津文旅新乐章
天津市文化和旅游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李茁介绍,2024年,一场场在桥边奏响的音乐会成功“出圈”,吸引了八方粉丝。每到周末与节假日,这里成为外地游客与本地市民共赴海河之畔的热门打卡点,已然成为天津文旅的一张崭新名片。“海河两岸,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致相得益彰,桥边音乐会于其间优雅绽放,淋漓尽致地展现出天津独特的文化气质。”李茁还提到,今年相关部门将进一步丰富桥边音乐会的演出形式,诚邀更多高水平艺术团体加盟,把更精彩的文化演出带到民众身边。
“桥边音乐会的影响力不容小觑,直播平台观看量高达400多万人次,全网相关内容浏览量突破一亿。这些数字背后,是广大市民与游客对天津这座城市的热爱,以及他们对高品质文化生活的热切期盼。”天津市政协委员、天津交响乐团书记、团长董俊杰补充道。
五大道名人故居:探寻近代历史的文化富矿
“在我国史学界有这样一种说法,‘汉唐看西安,明清看北京,近代百年看天津’。这其中,保存最为集中、最为完整,建筑艺术最为多彩、最为绚烂,人文内涵最为广博、最为耀眼,当属五大道。”天津市政协委员、天津市冯骥才民间文化基金会理事长冯宽如此形容天津文化资源的独特之处。他指出,回溯近代百年,诸多风云人物汇聚五大道,在那些风格各异的小洋楼里,他们留下了生活与工作的印记,赋予了建筑独特的气质与精神内涵。这些人物的传奇人生故事,不仅让洋楼更具韵味,也共同塑造了五大道这一底蕴深厚的历史街区。
天津市政协常委、新华集团顾问及法律总监蔡关颖琴指出,目前虽已有部分名人故居成为旅游热门景点,诸如张爱玲旧居变身的特色咖啡店、声名远扬的梁启超纪念馆与庆王府旧址等,但五大道的名人故居资源犹如一座尚待深挖的宝藏,还有众多值得进一步发掘的地方,以更好地展现天津的历史文化魅力。
传统手工艺:镌刻津派文化独特印记
“天津是一座个性鲜明的城市。”天津市政协委员、泥人张传承人张宇认为,天津能工巧匠云集,汇聚了各种奇思妙想,孕育出杨柳青年画、泥人张彩塑、风筝魏等众多闻名遐迩的工艺名家与流派。这些传统手工艺,是天津人民智慧的结晶,是岁月沉淀下来的瑰宝,无疑是天津独特的文化符号,向世人展示着天津的深厚底蕴与独特魅力。
张宇表示:“在当今时代,我们肩负着传承与创新的重任。广大从业者应在传承优秀传统工艺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创新,为非遗文化注入新活力,实现提质焕新,生动讲好津派文化故事,让天津的传统手工艺在新时代绽放更加绚烂的光彩。”
2025年天津政府工作报告中,一组数据格外亮眼,彰显出天津这座城市的吸引力:2024年,天津举办特色文旅活动和惠民演出1.3万场次,接待游客2.6亿人次。
天津市市长张工在天津市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表示,2025年,天津将做活文旅体融合文章,实施津派文化精品创作计划、“引客入津”行动和“天津礼物”计划,加快建设都市型、体验式、年轻态、人文韵特色鲜明的文化旅游目的地。据悉,为促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天津日前推出“五新二十策”实施方案,发出了天津文旅的“520”硬核表白。按照目标计划,到2027年,天津全市接待游客数量达到3.2亿人次,旅游及相关产业增加值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力争达到4%。(完)
二是要拓宽合作领域。中日经济利益深度融合,产业链供应链密切相连,近年来双方在节能环保、绿色低碳、医疗康养等领域开展了很好的合作,在科技创新、第三方市场合作等方面合作潜力巨大。着眼未来,中日两国都面临数字转型、绿色转型等共同挑战,需要解决人口减少和老龄化带来的共性问题。从大趋势看,中日经贸合作将继续从垂直分工向水平分工加速演变,双方优势互补将激发更大乘数效应。希望日方与时俱进,同中方共同创新、共同发展。
三是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中日两国取得今天的经济发展,经济全球化和自由贸易体系功不可没。中国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倡导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坚持高质量实施《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持续推进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和《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积极参与和引领区域一体化进程。希望中日两国作为主要经济体,共同参与全球经济治理,打造公正、合理、透明的国际经贸投资规则体系,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推动世界经济进一步复苏发展。
我们将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数字经济,加快推动人工智能发展,打造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若干战略性新兴产业,开辟量子、生命科学等未来产业,广泛应用数智技术、绿色技术。这些领域都具有高成长性和强赋能性,将培育打造一批万亿元级新支柱产业和产业集群,成为未来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引擎。这些领域同时也完全可以成为中日经贸合作的新亮点和增长点。希望中日双方加强科技创新合作,共同培育新质生产力,为两国各自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