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姿势不对颈椎“受罪” 手法治疗来“解救”2023年澳门正版资料大全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翁淑贤 通讯员梁博、韩文青
长期伏案工作,日常生活中刷起手机就停不下来,“低头一族”越来越多,“姿势不对,颈椎受罪”的现象越来越普遍,你是否也因此饱受困扰?
一旦确诊颈椎病,疼痛难忍、颈部僵硬转动受限,不吃药、不打针,手法治疗能“解救”吗?
春运到来,无论回老家或是出门旅行,坐长途飞机、动车或者自驾途中如何保护好颈椎?康复医学科专家为你支招——
旅途中坐着打盹
颈椎发硬“卡住了”
50岁的张老师(化名),因长期伏案工作,颈肩曾有过劳损。去年有段时间,因工作需要,她频繁坐飞机、动车往返各地,旅途中经常坐着打盹,脑袋不时向前一抖,醒来后觉得脖子有点不对劲。一开始没太在意,后来发现脖颈越来越僵硬,好像哪里“卡住了”,最后发展到不但脖子转动受限,而且疼痛难忍,晚上睡觉都受影响。
她到医院检查,医生通过影像资料发现她颈椎生理曲度变直,颈椎间盘突出,还伴有骨质增生,确诊为颈椎病。
听说康复医学科有手法治疗,不用手术也不用吃药,她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前往求医。在接受了第一次手法治疗后,她脖子能转动了,睡眠有所改善;第二次治疗后她的疼痛基本缓解了;第三次治疗后,她说感觉脖颈轻松多了,至今未再复发。
春运出行护颈椎
不妨带个充气枕
春运大幕已经开启,无论回老家或是出门旅行,坐长途飞机、动车或者自己开车,如何才能更好保护颈椎,避免张老师那样的遭遇?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康复医学科负责人、主任医师苏义基建议带个U形充气枕,但更重要的是闭目休息时适当将座椅调成后倾状态,同时头往后仰。因为如果头前倾、低头,一打盹还是容易伤到颈椎。
“所以坐下后要适当调整好姿势,保持头颈后仰,将U形充气枕开口向上垫在脖子下,末端充气部分分别放置在头部两侧,有效支撑保护头颈,当头往两边侧斜时也能托得住,可以起到较好的缓冲作用。”他支招,腰不舒服的,也可在腰背后面垫点东西,使腰椎也得到有效的支撑。
姿势不对现象普遍
多个生活场景要注意
“姿势不对,颈椎受罪”的现象越来越普遍,很多人都像张老师一样出现过类似的不适,只是程度轻重不一而已。不只是旅途中打盹头颈前倾,长期伏案工作,日常生活中刷起手机就停不下来,“低头族”也越来越多。
“在头颈前倾、低头时,我们的颈椎承受着较大的压力。”苏义基解释说。据相关测算,成年人头部前倾30度时,颈椎承重可高达18公斤;前倾达45度时,承重可升高到22公斤;前倾达到60度时,颈椎承重增加到27公斤……这一个个压力值,是否远超你的想象?
“由此也不难理解,长期低头为何能产生那么大的张力,‘迫使’颈部肌肉被拉紧,日积月累,一步步劳损、钙化、变僵硬,同时也使颈椎的生理曲度一点点被‘掰直’,甚至反张,出现颈椎间盘突出、骨质增生等退行性病变。”苏义基补充说,在此基础上,睡觉打盹,脑袋向前“一抖”,颈椎小关节打开、肌肉痉挛,小关节卡住了,椎间盘压力更大了,长期在这么大压力下,一连串的连锁反应对颈椎的“拖累”不言而喻。
手法调整助小关节归位
放松肌肉筋膜缓解疼痛
一旦颈椎疼痛、脖子僵硬转不动,很多人像张老师一样会想去按摩、推拿“松松骨”,希望不吃药、不打针、不手术就能解除病痛。
“其实,恰当的手法治疗对于缓解轻中度颈椎病确实是有帮助的。”苏义基解释说,手法治疗是颈椎病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我们融合传统医学与现代康复治疗技术,以颈椎关节的解剖和生物力学原理为基础,结合患者的情况确定累及的肌肉筋膜区域、分析力线,然后采用推动、牵拉、旋转等手法来帮助调整颈椎小关节紊乱等病理改变,恢复其正常的解剖和生物力学关系。
手法治疗不只是做关节松动,还包括筋膜和肌肉的松解,但要找到筋膜的触发点,通过按压、揉捏、推拿等手法,以合适的力度从浅层到深层做筋膜松解,并激活肌力弱的肌肉,缓解痉挛、减轻疼痛,帮助颈椎及其周围的筋膜和肌肉恢复平衡。
此外,该民调指出,台当局领导人蔡英文信任度42.5%,比上个月减少5.4个百分点,且是今年来最低点;有49.8%受访者表示不信任蔡英文,本月受访者对蔡英文的信任评价虽仍呈现分歧,但同时可见转趋不信任。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对未来一段时期做好金融工作做出全面部署。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本次会议部署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和高质量发展能力的一条主线。那么持续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哪些发力重点?
人工智能是人类发展新领域,全球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所带来的巨大机遇,以及难以预知的各种风险和复杂挑战,大家都看到了,这是一个攸关全人类命运、世界各国面临的共同课题。但人工智能全球治理严重滞后于技术的发展速度,世界亟待在这个问题上达成基础性共识,以便为快速发展的人工智能技术装上全球统一标准的方向盘和刹车,让它更好地服务于全人类的福祉,而不是成为一些大国的新型霸权工具,甚至给大规模新型犯罪创造方便。为此,世界需要更多更充分的探讨,英国办这个全球人工智能安全峰会,无论主观上有何盘算,但客观上为这样的探讨提供了一次机会。